ChatGPT引爆“人工智能+”,AI赋能手术机器人如何影响医疗市场?
ChatGPT的爆火搅动人工智能一池春水,引发全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关注。
人工智能并非新技术,其在医疗、金融、制造业、教育等均有应用,只是,如何真正实现商业化一度是其面临的难题。ChatGPT的横空出世,则代表着一系列人工智能应用在现实世界进入大规模的落地阶段。
实际上,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有相当多成功的案例,涉及辅助治疗、医学影像、基因疗法、免疫治疗等多个细分场景。
其中,在辅助治疗方面,手术机器人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其便是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采集的融合为特征,在医疗健康的关键领域保持领先。据机构数据显示,2015-202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从30亿美元增加到83.2亿美元,复合增速22.6%,估计到2026年将达到335.9亿美元,复合增速26.2%。
如果说,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训练语言模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那么,手术机器人可视为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应用的最重要场景之一。
人工智能的最大特点是高效的计算和精准的分析与决策,这恰是当前医疗的痛点所在。与开放手术及传统微创伤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手术拥有进行复杂手术的能力、手术结果的高稳定性、操作精准、出血少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在中国市场,也有许多企业早早布局了手术机器人赛道。其中,专注于骨科手术机器人制造十余年的天智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司于2020年7月登陆科创板,有“手术机器人第一股”之称。
从天智航的手术机器人产品,可管窥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与深度应用。
天智航核心产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广泛应用于脊柱和创伤骨科手术。天玑能够基于术中2D或3D图像进行手术空间映射和手术路径规划,更可实现5G远程操控,其规划的手术路径通过长约1cm切口即可直达预定位置,并且准确性在99%以上,同时大幅减少术中辐射,可以为骨创伤的手术治疗提供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的治疗方案。
就在近日,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骨一科顺利完成医院首例“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骨盆骨折S1、S2骶髂关节螺钉置入+耻骨上支螺钉置入内固定手术。该手术的顺利实施,标志着“天玑”手术机器人在复杂骨盆骨折的智能、精准、微创治疗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具体来看,在术前的路径规划、术中的识别和校准上,都要求手术机器人具备更为强悍的“双眼”,保证最终的操作精度。如“天玑”机器人就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的医学图像处理与手术规划,自动形成特征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
据悉,“天玑”机器人采用基于先验几何结构的特征识别技术,通过传统医学影像处理当中的模板搜索、特征提取、阈值判断等算法,实现X线和CT图像中的标记点、套筒等图像的自动识别,误差小于1个像素,超越人眼观察的极限。一方面减少人为操作,加快手术流程,另一方面提高准确性,减少操作错误。
正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天智航的手术机器人可以在充分理解顶尖医生在手术规划关键步骤中的思考要点的基础上,形成标准化、可普及的手术规划建议方案,帮助手术机器人技术在临床应用当中快速产业化落地。2021年,公司完成了人工智能算法用于腰椎手术自动规划的算法研究,在小样本的验证中成功率满足临床需求。
截至目前,天智航生产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临床应用。定期报告披露称,自设立以来至2019年末,天智航产品累计实施5371例手术。到了2022年,仅上半年,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展的手术数量就超过5000例。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累计开展手术数量超过3万例。
展望手术机器人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的是,5G通讯、3D打印、智能材料、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将不断整合进手术机器人的技术体系中。手术机器人将越来越智能化,与医生、患者的交互水平越来越高。手术流程也将逐步围绕手术机器人重塑,手术机器人将逐步成为手术全流程的核心要素。
从行业参与者来看,将会有大量新公司加入到手术机器人行业,创新型公司会不断涌现,手术机器人行业将逐步形成有诸多产品线的行业巨头和专注于某个专用型手术机器人产品的细分领域龙头并存。天智航基于研发人才优势、积累的创新型医疗器械成果转化经验及“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机制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产业转化效率和市场渗透率。
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医生、患者认知并最终认可手术机器人手术,行业整体市场空间快速扩大,客户群体也将由一、二线城市优势医院向区域医疗中心下沉。对以天智航为代表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企业来说,将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