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集团道格·卡尔森:技术成熟是EMB量产的关键

栏目:滚动   作者:文辉   发布时间:2024-07-16 12:38   阅读量:7519   

“京西集团EMB会在2026年下半年进入SOP阶段,这是基于我们对EMB市场成熟度的深入分析与评估。”在京西集团首次发布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后,京西集团首席技术官道格·卡尔森向盖世汽车再次坚定地确认了这一量产时间表。

他进一步阐述道:“京西集团只会在整个安全、可靠性、质量和性能等方面百分之百成熟的时候才会把 EMB 产品推向市场。”

EMB量产,2025年还是2026年?

关于EMB量产的时间点,选择在2026年并非京西集团的首次决策。

今年4月9日,京西集团就与蒂森克虏伯转向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和制造电子机械制动,进一步推动汽车行业L3及以上自动驾驶能力的发展。彼时就曾透露,双方将在今年完成EMB产品A样开发,并在2025年建成自动化生产线,以实现2026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并交付EMB产品。

在此之前,京西集团已于2023年和今年年初连续在中国、欧洲、北美开展冬季寒区EMB测试。基于对产品的认可,在近日举办的京西集团全球技术战略发布会上,凯翼汽车、悠跑科技分别同京西集团正式达成战略合作。

京西集团中国区总裁江永玮透露,“京西集团EMB由中国团队牵头研发,将在中国率先上市。研发团队正在将EMB的性能和耐用性提升至全新境界。今年冬季,下一代EMB将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

而事实上,加码EMB技术领域的企业不只是京西集团,且量产节点略有不同。

线控制动系统,作为自动驾驶执行层核心关键零部件,也是汽车功能安全等级最高的核心安全件,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与操控性等性能,是实现L3及更高阶自动驾驶的基石。

其中,完全取消液压管路,直接将电机集成到制动钳上的EMB,得益于其较液压制动系统更为简单的结构、更灵敏的响应速度以及更精准的执行能力,被视为线控制动系统的终极方案,已成为下一代制动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玩家积极研发和推广自己的EMB制动系统,试图抢占未来智能线控系统竞争高地。其中不止有博世、大陆集团及布雷博等零部件巨头,更有以特斯拉、福特、宝马为代表的国际主流汽车制造商将其列入下一代整车产品关键技术之一。

此前,大陆集团官宣与一家北美车企达成合作,定于2025年为其生产、供应前湿后干的EMB制动系统,为全球汽车EMB制动系统量产“上车”给出明确时间表。而在中国,更是涌现一众新兴企业,均将2025年视为EMB量产的关键元年。

也正因此,在面对“2026年下半年量产是否过晚”的疑问时,道格·卡尔森给出了文章开头的回应。

在他看来,技术成熟是EMB量产的关键。

前湿后干,还是四轮全干?

不可否认,由于取消液压部件实现完全电控,EMB以其结构简化、响应迅捷、控制精确等显著优势,顺应了整车架构向域融合升级的发展趋势。然而,直至目前,其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成本高昂以及冗余设计挑战等难题仍构成EMB上车的主要障碍。

鉴于此,包括前述的大陆集团,以及全球制动系统领域的佼佼者布雷博,以及本土的利氪、炯熠电子、坐标系等企业,均选择前湿(EHB)后干(EMB)方案作为从液压制动向四轮全干式制动过渡的可行路径。该方案不仅满足L3法规对冗余性的要求,也兼顾了成本考量,从而加速了EMB的商业化进程。

“确实,混合方案能有效规避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道格·卡尔森分析指出,全干式EMB系统对工程设计的精准性有极高要求,这对企业的开发流程和自主研发能力提出了严苛的挑战。因此,相较于全干式EMB,前湿后干“会是一个较容易上手的方案”。

“京西集团非常有信心,利用我们现有的团队、流程,投入全干式解决方案。”他进一步表示,京西集团将依托现有的团队和流程,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测试和生产,以确保京西EMB产品具备更环保、零拖滞和全冗余等特性。“我们的EMB双电机方案自研起步最早,突出优势之一是大幅提升制动响应。”

据他介绍,京西集团从事EMB技术研发始于25年前,此次宣布的正在研发中的EMB产品,不仅具有设计灵巧、响应凌厉、硬件冗余及方案可扩展等特点,而且采用全冗余硬件方案的四轮全干式EMB即将支持L4及以上高阶自动驾驶。

不止于线控制动系统,近日京西集团正式官宣“2035全线控”全球技术战略:未来十年,京西集团将以线控制动、线控悬架和智能系统及架构为高阶自动驾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并确保在提供卓越性能的同时,提供坚实的安全冗余支撑。预计2035年,其底盘产品中将有高达95%的产品实现全线控化。

“京西集团既保持中国企业的速度和创新能力,有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还能接触到来自全球的客户,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技能。所以在未来的 5 到 10 年内,随着我们向 2035 全线控化目标迈进,京西集团的机遇会是非常可观的。”道格·卡尔森如是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

顶尖经济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联系我们